S君的内心独白
曾经有个S君为XX公司尽心尽力推销产品,业绩是一年比一年好,而XX公司看不到他的努力,还想要从他的业绩中剥去一部分,这种做法让S君伤心难过好一阵子,不管XX公司基于何种理由,这多少对S君的内心造成了阴霾,至今没有再想回XX公司的想法。
经过一段时间,S君在YY公司落脚,XX公司听说S君回到这个行业了,在年底的时候请了S君的好友代劳请他回去。但S君内心不想再为XX公司服务,因为他想过去了还会重蹈覆辙,走之前的路,毅然没有答应他的好友请求。俗话说:好马不吃回头草。上次去XX公司已是第二次了,对于S君的职业生涯,这是他特例中的特例,走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洒脱。
目前,S君在一家平台较小的YY公司工作,虽说这家公司不如XX公司,但他在的这段时间,工作生活过的很充实。YY公司老板对他承诺的东西一一兑现,这让S君很感动。因此,S君全心全意服务YY公司。其中,电商业务中的一切职责他一人全包,包括建站、美工、制图、营销、业务、合同、发货、售后等。每天的工作很充实,不曾想过有离开的念头,他总是抱着感恩的心态在做事,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YY公司老板对他的期待。毕竟一家小公司能在乡下请到有电商知识的人打理,还是很开心的,之前YY公司也在网络上投入很多,但因为没有人打理,一直没有做到什么业务。对于S君的到来,他们就当S君是家人一样对待,这其中的温暖S君是能感受到的。
生活本不应平静,就像这冬天里的风一样,说来就来,说降温就降温。虽说今天的风异常寒冷,但人内心的火还是暖和着的。
今天早上,S君接到XX公司B股东的电话,邀请他去跟B股东见面。这其中的涵义S君明白,上周末的时候S君的好友C君跟他小谈过,XX公司很是希望他回去重撑电商业务。但S君的内心还是和之前一样,不想回XX公司的态度占到九成,他内心很明白,自己对于XX公司的奉献很大,但他们并没有看到S君的成长,那几年,S君为了将XX公司交给他的岗位做出成绩,天天下班回去熬夜到深夜十二点,就为了多学习点专业知识,更好的为公司服务,自此他的身体也透支过多,动不动就会口腔溃疡。这点痛,不算什么,S君希望能得到公司的肯定,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自己有个好的业绩,好的待遇。这是人生活在社会中最低的要求。
在职场中,要想走的长久,你必须得多学多看多动,如果还是按部就班的,你的知识水平只会变得更加匮乏。S君当初在XX公司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培训,更多的实践,更多的见识。想当初,XX公司去参加某某展会,那时对于S君来说是个很好的见识机会,然而这种机会都被公司剥夺了,S君当时就一直闷闷不乐,他的内心就充分肯定,自己在公司并不是重要的人,连学习交流的机会都不会给你。
这次,B股东邀请S君去约谈了一会儿,从B股东口中得知,XX公司目前也遇到了瓶颈,作为一个传统行业,要想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生存,没有创新,不能与时俱进都会面临发展困惑。2015年,国家高层提出“互联网+”战略,这对于传统行业是个机会,也是个挑战,更是个创新!如何从创新中求得生存,这是摆在所有中小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。B股东应该是比较有远见的领导,走的多了,自然会见识到更多人,更多理念。XX公司要建立电商团队这个想法,也是B股东与其他股东提出的。如果现在还是靠传统的销售模式,企业发展可能就会遇到瓶颈,就像没有新鲜血液的传输接续,生命就会出现危险一样。
XX公司提出搞电商的想法,还源于公司2016年准备上市新三板,上市后的企业一定得有业绩支撑,得让这些注资的资金用到更多地方,用于企业的后续发展。
S君这次对于三回公司有点动心,比起之前的坚定不移态度稍有改观。想想这也是一次好的发展机会,毕竟在这个传统行业摸爬滚打了7年,虽说这个传统行业做电商不比做消费品那么好做,但通过这几年的经验积累还是有点把握的。
消费品类的产品或服务相对标准化,而这个行业的东西不是全部都是标准化,均为定制产品,客户要求做什么样的,他们得帮设计。所以传统行业做电商比较累。八大原因可参考文章《传统企业搞电子商务为何累》。
既然是三回XX公司,说明公司还是肯定S君的表现及工作态度。S君心里有想法,传统行业做电商起步比较困难,这次S君过去相当于从"0"开始,之前做的事情可以说是全部作废。
他认为得满足下面的要求:
1、前期准备时间较长,这是个打基础的过程,工资待遇年薪不低于10万(第一年固定年薪,第二年年薪+提成)
2、缴纳各项保险,养老、医疗、工伤、公积金等。(年龄大了,再不按期缴纳就晚了)
3、S君已安家Z城市,到时来回上班油费得报销一半。(本打算去Z城市发展,计划打乱)
4、公司配工作餐,配工作手机,电话费报销。
5、早上上班到厂时间适当放宽,8:00-8:30(在路上时间较长)
6、最重要一点,既然公司愿意打造一个新的电商销售团队,应不惜一切代价服务好团队,网络上投入的部分应不含糊,可能说前期看不到多少效果,但这是个持久战,不应一时的成效来决定团队的成败或未来。
自古不谋万事者,不足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。
扩展阅读: “互联网+”还是“+互联网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