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阳延陵季子庙还能发展吗?
身为丹阳人,对于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由衷还是感到挺自豪的。2015年中国百强县排名第16位,已经连续多年排名靠前。这也是值得自豪的事。但还是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,我们还得奋起直追才行,不能安于现状,这样只会挨打,目前在镇江辖市经济中,扬中已开始超越我们,丹阳任重道远。
然而今天在读到《【绘蓝图】未来五年,丹阳要做哪些大事?》这则新闻时,让我想到我们丹阳发展依然很不均衡。周边城市都在利用现有资源,大力营造旅游环境。而我们丹阳却没有做好旅游文章,现有资源也没有好好利用起来。下图是丹阳“十三五”的规划摘要,我们能读懂的就是,丹阳的目标是打造苏南现代化工贸城市,优势中虽有提到生态建设,但对于我们现有很好开发的延陵季子庙旅游项目没有提及。有点寒心,说打造季子庙旅游产业已过去好多年,现在发展停止不前,让我不免感到难过,好好的旅游项目居然搁置多年,现在丹阳政府对于此项目是没有一点重视的程度。
为何有这么感伤?
其实在昨晚搜索网页的时候无意中打开“中华延陵季子网”,看到这些字眼感觉很惊喜,以为政府部门将会加大气力开发季子旅游,让我意外的是,等我打开网站后才知道,这个站点并不是丹阳办的,而是常州武进区办的,让我很失落。
常州、丹阳、江阴关于齐梁故里、季子文化之争,由来已久,不管季子属于何方,既然都有这个史料记载,就应该好好利用起来,虽说暂时不能联合起来开发,但各自将此地域的季子文化搞起来,将自己的旅游项目搞起来,不光能继承吴文化,还能提升当地的旅游产业经济。本身延陵在丹阳属于西南地区,工业不发达,完完全全是个农业经济,只有依靠这些旅游资源加大开发力度。才能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多的机会,为当地经济出份力。为实现宜居宜业的江南水乡提供保证。
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,丹阳的发展不能太单一,发展不均衡何来谈全面小康,发展重心不能一边倒,丹阳西南片区虽说比不上其他地方,但政府要引导当地进行产业转变思维,与时俱进,方能为建设小康社会画龙点睛。
图3:延陵季子庙
图3:常州季子亭
图3:江阴季子祠
附: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 副秘书长 耿健钢的文章,说的不错。
吴季札是春秋时代唯一的南方思想家,也是南方地区史载的第一位思想家、艺术家,他的思想、行为不仅对吴国,也对整个中华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公元前547年,季札受封延陵,史称“延陵季子”。由于古时地界不像今天般具体,又年代久远,行政区划屡屡变更,以致出现了常州、丹阳、江阴都自称是“季子故里”,为争夺文化品牌僵持不下的局面。
当然,争执各方都有自己的“凭据”:丹阳延陵镇的地名就是旧时沿用下来的,九里季子庙历朝都是备受尊崇之地;江阴申港的季札墓、十字碑也在古籍中就有记载,至今犹存;常州则在几乎所有的正统史志典籍里都言之凿凿:常州古称延陵,且留有多处历史遗迹。到这里,几乎拧成一个死结。
其实,我们思维不该这么偏狭,这么局限。古延陵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域范围,东门是城门,西门也是城门,扩大到一个地区,从地理分布不难看出,申港——常州——丹阳地处东——中——西一线,就是古延陵从东界到西界的范围,过去的一家人,现在的好邻里,何必要争属于我还是属于你,如果搁置争端,携起手来开发季子品牌,研究季子的思想体系,提升季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那就既有利于各方自身的利益,又功在千秋,对中国思想文化史是莫大的贡献。
季子不仅是吴文化的始祖,是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杰出代表,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也是一位集思想家、政治家、艺术家于一身的文化伟人,他的地位应该和老子、孔子并驾齐驱,而高于孟子、朱熹等后辈大儒。孔子对他就十分推重,把他视为师长。《史记》的作者司马迁也在《吴泰伯世家》为他大书特书。然而,由于他没有留下著作,更由于在他去世不久吴国灭亡,成为历史永远的遗憾,他的思想和事迹也被湮没于浩瀚的史海,今天的人们对他了解甚少,在文化史上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。我们研究他的思想、品格、行为,与孔子相对照,可以发现有不少相通的地方,而在以立身代立言的方面则超越了孔子,对这样一位伟人,我们不齐心协力去撑起这杆大旗,而为一己之私利争执不下,那既是对伟大先哲的亵渎,又会因没有做大蛋糕,而在分配中消耗而丧失利益。
扩展阅读:古延陵地域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