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日记 > 正文内容

古延陵地域考

innov10年前 (2015-12-30)日记6420

       秦设延陵县,汉改毗陵县(今常州),而今丹阳市西南有延陵镇。古延陵地域在何处?学者一直存在争议。本文根据史料和有关谱牒作考。
       延陵为春秋吴延陵季子的采邑。春秋时期,最早的行政区郡县开始在楚、秦等国设置,战国已普遍建立郡县制度,秦统一之后,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郡县制度,延至两汉。春秋句吴尚无建置,因此延陵应是一个地域的称呼。
       西晋太康二年,(281年)“分曲阿(今丹阳市)县延陵乡置延陵县”。(《宋书•州郡志》)属毗陵郡,后改晋陵郡,时郡治京口。

       ○1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废为镇,复归丹阳县。
       三国吴赤乌八年(245年),由孙权派校尉陈勋率领屯田兵士3万人凿破冈渎。破冈渎分水岭以西“下七埭”,入今南京江宁区境,分水岭以东“上七埭入延陵界”。

       ○2这延陵指的是晋太康二年前的延陵。破冈渎与江南运河在今丹阳境内衔接水道是简渎河,简渎河南通延陵。
       据珥塘《荆氏宗谱》和光绪《丹阳县志》记载,荆氏本姓刘,始祖刘贾,系西汉王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堂兄。刘贾在战胜项羽战斗中屡建奇功,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“以故东阳郡、彰郡、吴郡五十三城邑为荆国,封刘贾为荆王,曲阿(今丹阳市)隶属荆。”公元前196年7月,淮南王黥布(即英布)起兵谋反,荆王领兵征讨,战败身亡。遵照旨意,葬于润州京口(今镇江)北固山前,墓坐东朝西,墓前建有庙宇,供春秋祭祀,墓今存。
       汉文帝即位,刘贾长子刘文获列侯爵位,食采朱方(今丹徒)。刘文死后,弟刘武继承爵位,因兄弟屡遭吴王濞拘禁,刘武为避谋反兵寇追捕,隐居曲阿(今丹阳市)县皇塘珥塘村,以国号为姓,改刘氏为荆氏。
     《汉书•荆燕吴传》载:“荆王刘贾,高帝从父兄也。”
     “贾既有功,而高祖子弱,昆弟少,又不贤,欲王同姓以填天下,乃下诏曰:‘将军刘贾有功,乃择子弟可以为王者。’群臣皆曰:‘立刘贾为荆王,王淮东。’立六年,而淮南王黥布反,东击荆。贾与战,弗胜,走富陵,为布军所杀。”  
     “荆王刘贾为布所杀”,“乃立濞于沛,为吴王,王三郡五十三城。”
     “赞曰:荆王王也,由汉初定,天下未集,故虽疏属,以策为王,镇江、淮之间。刘泽发于田生,权激吕氏,然卒南面称孤者三世。”《汉书》所载与珥塘《荆氏宗谱》史料吻合,可信。
       注释○1晋初立毗陵郡,治丹徒,后迁毗陵。……永嘉五年(311年),因改晋陵郡,仍徒治丹徒。义熙九年,复还治晋陵县(沈约《宋书》)。西晋义熙九年(413年)前,毗陵郡、晋陵郡治于丹徒及京口在百年以上,义熙九年后毗陵、晋陵之名为今常州专称。
       注释○2《建康实录》(唐)许嵩  中华书局  1986年10月版。   光绪《丹阳县志•水利》

      《荆氏宗谱》○1中有“汉高帝敕封文”。敕封文中有:“兹广虞帝亲爱之仁,仿周成“剪桐”之制,特封尔于延陵旧地,国号曰「荆」。”
      敕封文中有“延陵旧地”四字。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可供研讨。
      ○1秦设延陵县(今常州市),汉改毗陵县。诏书敕封文中的延陵应与毗陵县不相干。诏书中如指毗陵县,应写“特封尔于毗陵”,而不会写“特封尔于延陵旧地”。
       ○2秦设延陵县只延用了16年(前221-前206),汉即改毗陵县。毗者邻近也,地名更改,定有原因、程序,而下诏更改者就是汉高帝刘邦。笔者认为,敕封文中“延陵旧地”四字中特强调“旧地”二字,应有否定毗陵不是春秋“延陵旧地”之意?说明汉前另有古延陵城郭所在。汉时,必二者择其一,一处曰延陵,另一地重新命名。
       ○3汉代有荆城,古称荆城港。定址在今丹阳市里庄境内(《珥塘荆氏宗谱》)。刘贾次子刘武隐居的珥塘村就在今丹阳市皇塘镇境内,古荆城港附近。

       2007年10月12日,丹阳市珥陵葛村遗址的发掘,考证是西周中、晚延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句吴国城址,是迄今发掘最早的(句)吴国第一城(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)。当地人称“阖城”,少文化人误读为“黑城”,丹阳方言“阖”与“黑”、“城”与“村”同音。“阖城”或与早期“阖闾城”相关。该遗址和今荆城港、珥塘村、延陵镇毗邻,均在今丹阳市南与今金坛市交界处。
       秦代延陵“姜巴路”古道“西起句容茅山玉晨观,由青龙山下经今句容、金坛交界处,东达丹阳延陵,全长40里许”(明弘治《句容县志》卷五•三十四)
      “姜巴路在小茅山后通延陵,秦时有士周太宾及巴陵侯姜叔茂者来往句曲山下,秦孝王时封侯,故以姜巴名其路”。(乾隆《句容县志•舆地志》)
      “秦孝公时(公元前361-前338年),巴陵侯姜叔茂居句曲山(今茅山),山下有路通延陵,名姜巴路。这是今丹阳第一条跨县古路”。(《丹阳交通志•古道》)
      由上知,秦时,云阳(今丹阳市)境内西南就已有延陵地名。
      1954年,丹徒(今镇江市丹徒区)烟墩山出土“宜侯夨簋” ○2,“虞侯夨即宜侯夨,也即吴侯夨。” ○3唐兰认为即吴国君主周章,墓即周章墓。“宜”的地望应在今丹徒一带,“宜”当是东南一个相当广阔的地区。
     注释○1第一次修谱时在北宋政和年间(1111-1117年)。
      注释○2《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古代青铜器》,《文物参考资料》1955年第5期。
      注释○3唐兰:《宜侯夨簋考释》,《考古学报》1956年第2期;李学勤《宜侯夨簋与吴国》,《文物》1985年第7期。

      《汉书•地理志》载,“太伯初奔荆蛮,荆蛮归之,号曰句吴。太伯卒,仲雍立,至曾孙周章,而武王克殷,因而封之。又封周章弟中(仲虞)于河北,是为北吴,后世谓之虞,十二世为晋所灭”。出土文物“宜侯夨簋”铭文与《汉书•地理志》史书记载映证。早期吴国政治中心转移到宁镇地区以后,宁镇地区发达起来,文化上向北发展,向西开拓,奠定了吴国早期统一疆域范围,在吴国迁都苏州之前,宁镇地区一直是吴地政治、文化的中心○1。而今常州市长荡湖、滆湖、淹城至今无锡市一带当时尚是沼泽荒僻之地○2。
      笔者认为,“延”者,延续也;“陵”者句吴五世君主周章墓也。延陵,延续姬姓吴氏血脉之意也。古延陵地域在今丹阳市南,含武进、金坛与丹阳毗邻部分地域,中心在今丹阳市延陵镇。
     注释○1《吴地文化通史•吴地文化区的演变》高燮初 主编   中国文史出版社   2005年版
      注释○2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第一册 春秋 楚 吴 越(局部) 谭其骧主编  中国地图出版社  1996年版

文/杨训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知新日笺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innovdn.cn/post/241.html

标签:
分享给朋友:

“古延陵地域考” 的相关文章

农历八月初八诞生了女儿

农历八月初八诞生了女儿

2010年9月14日那天晚上,9点多住下后就没怎么睡过好觉,老婆肚子疼的特别厉害,间歇性的疼,总要我陪着去厕所。就这样折腾了一个晚上,一直到早上五点多才稍微好点。等老婆肚子不怎么疼了,我回家了一趟,把该备的东西带到了医院里,回到医院我请来了妇产科马茜医生帮老婆检查了一下,仔细检查后还是不确定什么时候...

淇淇长大后要记得妈妈的辛苦哦

淇淇长大后要记得妈妈的辛苦哦

老婆生完女儿张可妍后,在医院里呆了六天。从9.15-9.20,我也请假在医院陪护了六天,如果不是剖腹产,也许就二三天工夫就能出院了,但剖腹产不同,需要好好把伤口养好才能出院。9.15第一天,从手术室里出来开始,老婆连续挂了八瓶水,张可妍打了一针;9.16第二天,老婆连续挂了六瓶水,张可妍打了两针;9...

张淇出世后过的第一个国庆

张淇出世后过的第一个国庆

昨天是国庆的第一天,由于太忙,没来得及更新文章,今晚也是抽空来为写篇文章。由于这几天上班太忙,有了女儿张可妍,家里像是狗窝一样乱的一糊涂,平时是三天两头拖地,整理房间,如今是根本抽不出时间来打扫卫生。今天刚好趁着休息天将家里楼上楼下扫个遍,把该放哪的东西全部归类放好。因为今天老婆那边有亲戚过来,不想...

姑姑抽空看望淇淇

姑姑抽空看望淇淇

姑姑昨天就想来看我们可爱的妍妍,可一时没时间能来,今天(2010.10.4)我们一家还在吃晚饭的时候,姑姑打来一个电话说马上过来看看张可妍宝宝,我们当然是高兴啊,有人来看看妍妍是很开心的事。向来姑姑和姑夫就很疼爱妍妍,从出生到现在已经来过好几回了。没过多久,姑姑和姑夫骑车子就赶来了,还特地从家里带来...

淇淇出生两个月

淇淇出生两个月

2010年11月14日张可妍宝宝两个月了,想起生她时候,在手术室听张可妍哭的第一声时候心里有多高兴,那种高兴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。看到张可妍宝宝后心里在想受再多罪值的得,都刚出生不到两小时就要吃奶了,因为我在挂水不好给她吃,一直到晚上八点钟才吃,把她饿的直哭,现在想想都觉的那个时候好笑。现在一转眼都...

淇淇会看人笑了

淇淇会看人笑了

距离张可妍宝宝百天还有八天左右的时间,时间一分一秒的流走,宝宝却一天天长大了。作为张可妍的父母,我们真的很高兴,因为现在张可妍已经很讨人喜欢了。每天晚上我们都会逗逗她,特别喜欢听我们说话,只要和她说说话,她那水汪汪的小眼睛就直直的看着你,脸上还露出美美的微笑呢。有时还能回应你一下,“咿呀”这个词是张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