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堰那碗干拌面
丹徒区宝堰镇因一碗干拌面成了网红打卡地。任正非说:所有的生意终将消失,唯有文化生生不息!用在宝堰干拌面上最恰当不过。
一碗干拌面,半部文明史。
套用流行的一句话:三千年看丹徒,二千年看京口,三百年看宝堰,七十年看谏壁,三十年看大港。看的是镇江范围内文明的生发。
宝堰镇丁角村在北宋雍熙年间就闻名遐迩,至今保存着900多年前留下的古丁角河与埋葬着多个朝代古墓群的丁角山,后因通济河断流,商业繁华地移至宝堰。清末民初宝堰镇商业进入昌盛时代。全镇建有东大街、西大街、中大街、老北街、新北街、工字街、前隍弄。街上有闻名遐迩的铭记酒行、汪瑞记布店、通丰泰布店,还有大有栈杂货店、地货行、当铺、饮食店、理发店等,门庭若市,一片繁华,工商文明的萌芽就此蓬勃生发,犹如雨后春笋。究其原因主要有二。一是地理位置。抗日战争,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到茅山地区侦察发现,宝堰太重要了,地处镇江、句容、金坛、丹阳四县交界的中心区域,且商贸发达,经济资源丰富,是茅山地区武装革命的心脏。事实证明粟裕的高见,今天也不例外。二是一条通江连海的通济河。工字街上李雨春的“铭记酒行”紧靠码头,把水路运输发挥到极致,犹如宝堰当年的华为。
时针拨回到一百多年前。陆路交通不便,水路交通当道,乡间与外界隔绝闭塞在当时是常态,多数乡下人的目光仅注视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。宝堰人李雨春与众不同,自觉突破小农封闭,与外界打交道经营,东方文化与欧风美雨交锋融合最终沉淀的产物在宝堰得到改良。到了清末,他创立的“铭记酒行”品牌已蜚声江浙一带。李雨春的经营理念和产业文化在当时相当先进:供产销共赢,质优价低利薄,追求长远一流。经过多年努力,酿酒业成为宝堰集镇的主导产业,村村有酿酒作坊,处处可闻酒香,不久业务就扩展到句容、江宁、溧水、高淳以及丹阳、金坛几个县临近的农村。规模化的经营,为“铭记酒行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不到几年,产品覆盖句容县、江宁、溧水、高淳、南京。李雨春将他的酒行取名为“铭记”,就是要他的手下和家人要牢记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的古训。在李雨春领头羊的作用下,怡和酒行等一批民营企业也越来越多。
商业繁荣,必然带来“新基建”和“新消费”。通济河水向东流,流过丹阳到运河,流经太湖入杭州。船舶修造,码头建设应运而生。路行车马,水走风帆。通济河沿岸和老街开设了数百家酒店、饭店、茶馆、酱园、粮行、木行、商店、客栈。十多座祠堂、庙宇、酒楼、私塾、学校交错于集镇之间,一碗干拌面成了通行证和商务活动的内容。现代商业、现代工业,改写了宝堰农耕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,并引起了周围乡村文化业态的剧烈震动。
笔者对宝堰干拌面记忆犹新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七分钱二两,至今舌有余香。上会供销社饭店所有的红白厨师均由宝堰师傅垄断,就连丹徒县所有供销社的职工均以宝堰籍居多。宝堰当时已走在了时代的前列,当周围的乡镇还处于农业学大寨、农业文明为主时,宝堰集镇已经跨过农业时代进入了工商时代,并为日后的供销社输送了大量的商业人才。
所有的文明都不是凭空而来。当一个地方出现大量产业集聚时,消费自然升级。清末年间,宝堰周围普通百姓食用手擀面,在当时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岁月里,能吃上一碗糊面就不错了,只有有钱人家,或者有重要事情、活动才能吃上捞面。这种用荤油、酱油与20多种佐料,包括葱姜蒜、五香八角和专门的草药,与捞上来没有水分的面拌着吃的操作,在当时绝对是高档享受。
陈毅在品尝了宝堰干拌面后,脱口而出“宝堰干拌面,细如粉丝,油而不腻”! 美食是人们在吃饱基础上的更高追求,彰显着人们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热爱。
一碗干拌面,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名片。
1896年,花甲之年的李雨春将“铭记酒行”交给儿子,自己留心慈善事情。一面为饥民施粥,一面捐纹银五万疏通通济河、兴建三孔桥。他还在宝堰镇创办第三高等小学,不收学费为外地学生提供食宿。尊师重教、耕读传家,文明之风在宝堰得到极大发扬,后期的宝堰中学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摇篮,“宝堰笔杆子”也由此出名。不能不说在诗书环境中浸泡,在儒雅文明中熏陶,在对外开放中涵养是宝堰的特色。
武汉热干面是码头文化的特点,风风火火,雷厉风行。宝堰干拌面是精致高雅,贵族平民化。独特的宝堰方言是吴语的遗响,楚文化的身影,还有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的幽香。
桃李春风一碗面,通济河水百年月。美食会勾魂,干拌面虽然是日常消费,却成了文化。如何凭借一碗干拌面这张名片来振兴宝堰乡村,成了我们眼前的课题。工业时代,公路替代了水路,让本有高颜值的宝堰有了白发和皱纹;知识时代,乡村被城市虹吸,宝堰繁华落幕,老街无人问津,破旧衰败;数据时代、休闲时代,宝堰完全可以跳出世俗的框框,忠于自己的内心,穿上新衣服。在这个文旅康养大时代,宝堰的机会来了。茅山高铁开通在即,宝堰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,上茅山下九里回宝堰可以成为现实。茅山下车观光后,到宝堰美食;逛九里季子庙,晚上住宝堰。第二天,观伏热花海,采万山红草莓,晚上住宝堰,吃甲鱼系列。第三天,早上吃一碗干拌面,漫步老街,穿行太平桥、三圈桥,路过史家老宅,参观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、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。喝米酒,吃牛肉,愉悦在宝堰,如果继续留下来,到洋湖、中湖、通济河泛舟或去上党茶叶小镇采茶、喝茶也是不错的选项。
这世间,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。宝堰行,九里季子庙为其领路,茅山观光为其铺路,伏热花海、万山红草莓为其造路。到宝堰,喝米酒醉在宝堰,吃甲鱼粘在宝堰,品干拌面赖在宝堰。丹徒乡村振兴的按钮就在宝堰,因为它在四县中心,能借四海水,会掀滔天浪。
责任编辑:阿君 文/谢立新